新書推薦:

《
阿非利加征服者:比拿破仑更伟大的西庇阿
》
售價:NT$
325.0

《
营救里斯本丸
》
售價:NT$
308.0

《
鸟瞰最美国保全书(刷边版)
》
售價:NT$
5489.0

《
上海市民生活记忆
》
售價:NT$
374.0

《
分肥游戏:古代中国权力分配规则
》
售價:NT$
329.0

《
结构 Structures(埃隆马斯克推荐读物之一,经典又实用的结构力学普及读物)
》
售價:NT$
435.0

《
影响世界的十八个定律:破解万物运行规律人类,如何用公式定义世界?
》
售價:NT$
305.0

《
道教大辞典·道教百科全书(通识版本+飞机盒): 附赠32张海报:神仙谱系大全x1、道教宗派与法术全鉴x1、时间线上的道教史x1
》
售價:NT$
1520.0
|
內容簡介: |
《中国国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识》,是中国关于地理的杂志月刊,杂志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主办;于1950年1月创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是国内目前最具权威和影响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及旅游、探险类杂志。该刊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国家地理》的前身《地理知识》,创刊于1950年。当时的内容包括地理思想、中外国地理、自然地理、地图及地理调查法、地理教学、地理资料等。
1954年,《地理知识》因发表披露中国国内的工业地理文章,被中国官方认为是“泄密”而遭受重创。但不久后影响消失,该杂志的内容继续扩充,至1957年时增至48页,发行量达到了2万册。
中国大陆的一些科学杂志在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中遭受重大打击,《地理知识》也不例外,在此期间,《地理知识》发行很不稳定,时断时续,该情况在文革结束后才有所改善。
2000年10月,《地理知识》杂志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随后亦在台湾、香港等地推出繁体字版乃至在日本推出日文版。
2004年,《中国国家地理》增至148页,并推出青少年版《博物》。
2005年10月,在其创刊55周年之际,推出550页的“选美中国”特刊,出版量达到55万册的历史新高。该特刊深受消费者的好评,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乃至出现了部分地区的书报亭出现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的情况。
2008年3月,《中华遗产》正式成为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品牌下的一员。
2008年7月,港澳繁体版以“中国名片”的姿态直卷全港。
2009年1月,杂志页码加到176页。
2009年4月,《中国国家地理》英文版正式出版。
2010年是《中国国家地理》创刊60周年,杂志举办了重温最有影响力的观点、征集改变最大的地方、寻找60年传读的世家和“校园行知客”4样活动
《中国国家地理》在秉承保护地球、探索未知、推进文明的基础上,又涉及了天文、地理、生物、人文、历史诸领域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件及重大考古发现,后旅游时代出行的理由,都市白领的生活方式,探险的经历,著名科学家的人生轨迹,文化版图的胀缩等各种有趣的话题。
“科学家+艺术家+作家+编辑记者”组成的策划采编队伍,使杂志融科学性、观赏性、收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成为中国高档杂志中的著名品牌。
《中国国家地理》是中国目前唯一一本对外出售版权的杂志,成功地进入发达国家和地区(现有中文简体版、中文繁体版、日文版等版本)。如今在中国,《中国国家地理》的记者们也带着类似的激情跋涉于祖国的名山大川,推开自然之门,昭示人文精华。
|
關於作者: |
《中国国家地理》作为一本兼具权威性和国际性的科学传媒,始终坚持“推开自然之门,昭示人文精华”的办刊精神和以传播自然科学知识、关注生态环保为己任的办刊理念。目前已用英、法、德、意、俄、日、韩、西班牙和阿拉伯等多种语言面向全世界发行,把锦绣中华的壮丽风光和神州风采介绍给世界各地的读者,也把不同国家绚丽多姿的景观带给中国的读者。
区域专辑是中国国家地理的一大特色,发行量都相当大。《中国国家地理》首创的区域专辑这种形式,已经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同,并且成为《中国国家地理》的一个招牌。
区域是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的差异,往往是读者们希望了解的报道对象。如果杂志涉及到那个区域,那个区域的读者就会有一种自豪感,由于在新闻报道上的接近性,他们对此的关注程度会更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