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巨变时代(全2册)
》
售價:NT$
510.0

《
无法独处的现代人
》
售價:NT$
352.0

《
罗马兴志
》
售價:NT$
1367.0

《
逐出永恒:现代罗马城的重构
》
售價:NT$
398.0

《
恋爱与之后的一切
》
售價:NT$
218.0

《
黑格尔与国家
》
售價:NT$
500.0

《
和平的毁灭: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遗产
》
售價:NT$
959.0

《
欧洲早期汉学史:中西文化交流与西方汉学的兴起 儒学与欧洲文明研究丛书
》
售價:NT$
959.0
|
編輯推薦: |
陈从周园林七书,我们身边的桃花源,是文人用石头写的诗
陈从周园林七书,从园林说起,涵盖造园游园、山林野趣、生活雅集、文化考据、昆曲品鉴、山水游记、历史掌故……内容涉及园林、书画、花鸟、昆曲、故交旧友,也有浙中等地的风景游记。这是以石为诗的园林漫步,也是你我可以卧游的桃花源。
园林大师经典文集,精选七种九册,是当代园林书写的典范
陈从周是名誉海内外的园林大师,二十世纪下半叶最有影响力的记园先声、护园使者、说园大家、造园大师。本系列精选了陈先生的七种文集,这些文章短而精,文笔平淡含意隽永,叙述平易近人,涵盖中国古典文化的方方面面。这些文章是一代名士陈从周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也是当代园林书写的典范之作,更是读者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不二之选。
3.全新校订,新增插图注释,多角度“观看”园林七书
本次出版对比了各个版本,对一些知识点的漏误进行了校订,同时保留了初版本的语言风格,呈现了园林大师原汁原味的文字世界。为了提高阅读的丰富感,本次专门依文字新增了近150幅插图,包括宋元明清名画、彩漆牙雕插屏等稀见古董。为了增加可读性,新增了编者注,对一些较少使用的名词进行了释意。
|
內容簡介: |
陈从周园林七书,内容涉及园林、书画、花鸟、昆曲、故交旧友,也有浙中等地的风景游记。涵盖中国古典文化的方方面面,每篇文章短而精,文笔平淡而含意隽永,叙述平易近人、通俗易懂,是一代名士陈从周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更是读者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不二之选。套装包含《谈园录》《书带集》《春苔集》《帘青集》《随宜集》《世缘集》《梓室余墨》共七种九册。《陈从周园林七书》,从园林说起,涵盖造园游园、山林野趣、生活雅集、文化考据、昆曲品鉴、山水游记、历史掌故……这是以石为诗的园林漫步,是你我可以卧游的桃花源。
|
關於作者: |
陈从周(1918—2000)原名郁文,字从周,晚年斋号梓室,自称梓翁。浙江绍兴人,生于浙江杭州。中国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中国文化大家、散文家。毕业于之江大学文学系,1950 年至 1951 年间先后任教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上海圣约翰大学、之江大学和苏南工业专门学校。1952年到同济大学建筑系任教,是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历史学科和教研室创立人之一。1956年,陈从周在同济大学完成了《苏州园林》的研究。
陈从周在园林和古建筑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为传统文化延续做出了巨大奉献。他设计修复了豫园东园、龙华塔、天一阁、水绘园等大量园林,并把苏州网师园的“殿春簃”以“明轩”的形式移建到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成为将中国园林艺术推向世界之现代第一人。陈从周在诗词、散文、书画亦有很高造诣。著有《说园》《书带集》《春苔集》《帘青集》《随宜集》《世缘集》《梓室余墨》《徐志摩年谱》等。
|
目錄:
|
详细介绍(如果字数有限制可以省略):
陈从周经典园论《谈园录》(全彩印刷)
《谈园录》是陈从周先生的代表作,是中国当代园林理论与设计领域的经典著作,亦是一部风格高雅的美学作品。本书包含经典名作《说园》,新编附录《中国园林名画例选》,新增宋元明清名画、彩漆牙雕插屏等稀见插图近五十幅。
陈从周散文五部曲:《书带集》《春苔集》《帘青集》《随宜集》《世缘集》
《书带集》,陈从周的散文著作。书名中的“书带”二字为“江南园林中的书带草”之意,这是一本园林艺术与建筑瑰宝的深度解读之书,呈现园林大师的文化之旅与人文情怀。
《春苔集》,陈从周的“游山游园”手册。这是一本美而实用的“旅游指南”,带读者抽身于繁杂的事务,在山林野园中获得“独自寻游”的乐趣。
《帘青集》,陈从周的“生活趣味集锦”。在本书中,园林大师带你听昆曲、逛园子、赏蕉叶、画兰花、吃茶食;生活什物的丰富妙趣,跃然纸上。
《随宜集》, 陈从周“感时、念旧、叙缘”的含情之作。书中谈景、叙事、怀人,可见园林大师的率真洒脱与豁达坚韧。
《世缘集》,陈从周“写尽世缘”的散文经典。从中可见陈从周一生与人之缘、往事之缘、风物之缘;从二十岁的青葱岁月,经半个世纪之久,一代名士晚年的回望与纪念。
陈从周文化笔记《梓室余墨》
《梓室余墨》(三册),陈从周先生最后一部散文集。陈从周自20世纪70年代落笔,用毛笔小楷书写就,写至21世纪,累积了几十万字。这是一部关于古建园林的“百科全书”,还原被历史尘封的轶闻旧事,呈现陈从周先生的“杂文家”视界。
|
|